-
解读“秦山密码”领略国之重器
大国重器撑起国家脊梁,造福于民族千秋万代,但大国重器如何练就,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军旅作家丁晓平的长篇报告文学《秦山里的中国》给出了一份文学的解答。
2025-05-06
-
胡学文《龙凤歌》:大地上不安的魂灵
一 胡学文的长篇新作《龙凤歌》依旧是一部关于乡土、生命与苦难的作品。
2025-05-05
-
成长叙事中的罪案与精神分析
一口气读完《当代》2024年第3期发表的长篇小说《女字旁》,一个强烈感觉是,虽然此前对作者殳俏并不了解,但我所遭遇到的,是一部思想艺术品质相当成熟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带有突出成长叙事意味的心理分析小说。
2025-05-04
-
70后作家群的代际研究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2025-05-03
-
构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基石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1949-1979)》李晓峰 王莉 王潇 编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当代文学。
2025-05-03
-
《大口呼吸春天》:奏响劳动者的诗与歌
这本诗集《大口呼吸春天》是继《劳动者的星辰》之后皮村文学小组的第二部作品集,收入了十五位劳动者近一百五十首诗歌作品。
2025-05-01
-
上海的文学潮流,从未停歇 ——评短篇小说集《潮水涌起之前》
短篇小说集《潮水涌起之前》汇集了近年上海作协签约作家的诸多佳作,按照“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段分类编选,旨在呈现这批青年作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成果与探索。
2025-04-30
-
新业态劳动者的自我书写 ——当代文学与劳动诗学的新向度
“新业态劳动者”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简称,指的是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型劳动者。
2025-04-30
-
李浩:小说技艺的“匠法”与“心术”
李浩的文学创作从诗歌出发,进而成长为“70后”小说家中的翘楚,近年来发表大量文学理论和批评作品。
2025-04-30
-
上楼何如下楼难——读崔君《上重楼》
“她放眼满坡的神像问,你说,神在像中吧,这些人却把像扔了,要说神不在像中吧,我们去哪里找神呢?”这里的“她”是每天早上七点准时给菩萨洗脸的清瀑寺义工许仕农。
2025-04-29
-
当奥斯汀玫瑰在苹果树下含泪歌唱
阿袁小说《马蒂斯去哪儿了》(《长江文艺》2025年第1期,点击阅读)以中国留学生居丽在德国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其与德国房东老费恩的互动,探讨了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断裂与身份重构。
2025-04-29
-
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读顾文艳《BC.AD.》
小说来到这个世界上,随其创作者而天然带有不一样的使命:有的写作者执着于做一个“讲故事的人”(本雅明),有的写作者则是“绕过故事找意义”。
2025-04-29
-
致此时此刻:关于《空山横》与演讲缔造的可能世界
1916至1920年间,伯林一家住在彼得格勒城北一个小型陶器厂的顶楼,那是一套租下的公寓,楼下院子四散着陶瓷的嵌花器物的碎片,楼上有间藏书室,伯林“孤独而早熟”童年的一部分,就在这里长成。
2025-04-29
-
历史甬道与藏私美学——“80后”写作与90年代经验的多重缠绕
1999年12月31日,一场迎接新千年的庆祝晚会,在刚刚落成的中华世纪坛举行。
2025-04-29
-
东君:中国小说的味与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晚上无聊,围坐火堆旁,讲论最多的,除了人自身,还有虫鱼鸟兽之事。
2025-04-29
-
灰锈色纹章,先锋叙事中的历史褶皱——重读吕新《五里一徘徊》
吕新的中篇小说《五里一徘徊》发表在《收获》1993年第3期,以独特的灰色美学构建起一个充满历史褶皱的文学世界。
2025-04-28
-
再造“传统”:新笔记小说的乡土叙事革新——以莫言《一斗阁笔记》为中心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门类,深刻影响着文言小说的发展脉络,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小说滥觞于笔记小说。
2025-04-28
-
张定浩:消失的诗人
“诗人”作为一个小说主题,大概是东君长久以来萦绕于心的事。
2025-04-28
-
大地上不安的魂灵——读胡学文长篇小说《龙凤歌》
一 胡学文的长篇新作《龙凤歌》依旧是一部关于乡土、生命与苦难的作品。
2025-04-28
-
新大众文艺:从打工文学到素人写作
编者 王十月、郑小琼、柳冬妩都曾是东莞的打工者,他们以自己的文学创作成为“打工文学”的实践者和代表性作家。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