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的医术——读老藤的《自愈者》
来源:芙蓉(微信公众号) | 贺绍俊  2025年05月06日23:16

老藤总是在不断拓宽小说的疆域。《自愈者》是他最新写的一篇小说,从题目看就知道与医疗有关。在我阅读的记忆里,他以往的小说似乎很少写到医疗方面的内容,何况在老藤的工作经历中似乎也没有与医疗有过什么交集,但这并不会难住老藤,只要他有兴趣,他就会果断地推门而入。于是他就为我们讲述起自愈者的故事了。

《自愈者》讲述的不是一般的疾病,而是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疾病,这就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极大地伤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其中典型的现象就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成了困扰人们的最为常见的疾病。抑郁症和焦虑症都属于心理障碍性的疾病,抑郁症患者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状态,伴有妄想、幻觉的精神症状,存在着自伤和自杀行为的危险。焦虑症患者则总是处于过度担忧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之中,造成了心率加快、睡眠困难、运动僵硬、肠道问题等多种身体的不良反应。抑郁症和焦虑症似乎就是一种嫌贫爱富的幽灵,它们总是徘徊在高档住宅区或者现代化的办公大厦里,它们尤其钟爱那些成功人士。老藤敏锐地抓住了这种疾病在场所与人物上的代表性,他的故事便由此而生发了出来。这是一座大都市的三甲医院和一家专门研究AI智能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奇松公司。主人公林晨是公司的首席软件设计师。这位年轻俊秀有着超凡的智慧,他先后设计了三款智能机器人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他接着又研发出了一款全科AI医生,完全按标准化和程序化进行诊断,能够大大降低诊断的误差。他给新研发的AI医生取名为夏娃。当夏娃在实验室里组装完成后,林晨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夏娃来到与他们合作的三甲医院开始了首诊。夏娃一出场就非同凡响,它给第一个“病人”诊断的结果就大大出人意料,竟诊断出“病人”患有艾滋病,人家分明是医院护理部的主任,品行端正,怎么会得这种肮脏的病呢?林晨以为一定是夏娃在设计中遗留下了“BUG”,他回到实验室,又让夏娃为他的助手夏至就诊。就诊的结果同样令人大吃一惊,夏娃诊断这位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得了抑郁症。林晨再也不敢相信夏娃的诊断了,他按下暂停键,把夏娃锁进了实验室。这是小说的开头,老藤给我们玩了一个障眼法,读了这个开头,大概率都会以为他要写一个关于智能机器人的故事,但如果你这样想,你就被老藤骗了!他真正要讲的故事是如何治愈焦虑症的。但他先要在开头提醒人们,焦虑症也好,抑郁症也好,都是被人类忽略的疾病,又是隐藏得很深的疾病,也许我们需要开发出超级智能的AI医生,及时发现那些潜藏在人们身体内的抑郁和焦虑。

小说分别写了一个抑郁症患者夏至和一个焦虑症患者林晨。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夏至被查出抑郁症后,她去医院进行了专门的治疗,但她的抑郁症症状越来越厉害,她时不时会产生强烈的自杀冲动。当她情绪平稳正常时,还能理智地采取预防措施,她不愿走出她居住的房间,以为靠药物和自己的理智就能够战胜抑郁症,但她低估了抑郁症的威力,她最终无法掌控自己,从十八层高的楼房跳了下去。林晨选择了另外一种治疗的方式,他听从爷爷的安排,为自己换一种生活方式。他只身来到大兴安岭的丛林之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跋山涉水之间,他的情绪得到了平复,不仅焦虑消失了,而且自己坚守的理念也悄悄发生了改变,他遇到了养蜂女竹花,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夏至和林晨这两位成功人士,都在研发智能机器人成功之际患上了抑郁症和焦虑症,但他们治疗的结果则是生与死的差别。按说夏至和林晨的患病都与他们的事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夏至就认为她抑郁的原因是一切都太“卷”了,她痛苦地说:“你不知道,现在的人有多难,进入幼儿园就开始卷,一直卷到上学,卷到职场,卷到社会,我的侄女小依就这么卷到了六层楼下,人们这么卷究竟有什么价值?是不是走到了幸福的反面?”夏至的一段话道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真相,这是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患与日俱增的最根本的社会原因。老藤是一位对现实非常关注的作家,他意识到精神疾患在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只会蔓延和加剧。怎么办?这些精神疾患的人能否都像林晨那样成为一个成功的自愈者?老藤在小说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愈者的处方。

当然,我们不要把处方这个词理解狭窄了,老藤提供的处方不同于医院里开出的处方,这份处方上面没有列出任何药物的名称,而是写了几个大字: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一点也不深奥,它是林晨的爷爷提出来的。爷爷曾在大兴安岭国营林场当了很长时间的厨师,他对大山和森林琢磨透了,当师长患上老年痴呆症时,就是他建议让师长重回大兴安岭,让师长当年生活过的营地、山头、河流和林场来唤醒他的记忆。爷爷还告诉林晨,大兴安岭的每一棵树都对照着山下的一个人,树好人好,树倒人亡。爷爷听说林晨有了焦虑症,毫不犹豫地要他去大兴安岭换一种生活方式。小说详细描写了林晨来到大兴安岭后是怎样换一种生活方式的,他的情绪在大自然的感染下是如何变得越来越静穆的。他要认一棵大树为亲,仿佛听到了大树的呼吸声和喃喃声,他与养蜂女竹花相遇,荡漾起了爱的情感,这一切写得诗情画意般美。老藤在以往的小说中曾多次写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在老藤的笔下是一个承载着美与善的形象,这一回,老藤让大自然又承载起一个新的功能,他让大自然担负起清洗现代化所造成的“肮脏”。现代化虽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成果,但现代化还隐藏着种种“BUG”呀。其中有一种“BUG”就是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患的加剧。在大自然中,是没有这个“BUG”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虔诚地融入大自然中,大自然会帮助你消除这个“BUG”的,这就是爷爷所说的“清心”,心灵需要经常清洗,“所以治心病常用的办法就是清心、洗心,心干净了就不会生病”。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林晨在大兴安岭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是如何将心灵清洗得更加洁净的。

换一种生活方式,还意味着换一种看世界的方式。这是这篇小说在主题上更为深化的一层意思。在这方面,养蜂女竹花成了林晨最好的老师。林晨刚到大兴安岭,觉得心旷神怡,喜欢上了新的生活方式。但林晨焦虑的根源还没有解决,他即使来到山中,还在为夏娃的失控担忧。竹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症结:“你们这是强权思维,典型的自我中心意识,万物生来平等,为什么总想控制别人呢?”竹花的世界观则是“顺其自然”,她以养蜂为例启迪林晨,她说,对蜜蜂干预越少越好,蜜蜂知道自己该怎样采蜜、该采什么蜜。在竹花看来,大自然有其天道,不同的生命体遵循其天道自由生长和发展。但人类总是要给自然的使命附加太多的东西,凭空增添了无数控制的紧箍咒,而且控制越来越多、越来越紧,这只会对自然造成伤害。林晨也从竹花身上发现,因为她是以一种新的世界观去面对生活,因此她能够“逐花而居,多么逍遥自在”,她与山林相亲,与鸟兽为友,把甜蜜送给有需要的每一个人,活得酣畅,过得舒展。林晨反思自己和夏至,不仅要想方设法控制智能机器人,还要控制自己,“像一只丝茧中的蚕蛹,有点揪揪巴巴,在别人眼里是精英、是青年才俊,可是自己的幸福感并不充盈”。当林晨想通了应该如何看世界时,便豁然开朗,情不自禁地也将自我放飞了,于是他的所谓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三不”主义也不攻自破,他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超级的便利和好处,但同时也在不断地向人类提出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必须对人工智能加强控制。老藤在这篇小说里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控制不是出路,控制最终会把人类自己困住了。曾经为失控的智能机器人而焦虑的林晨,终于在大自然和爱人的感召下,从控制的焦虑中走了出来。读完小说,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很棒啊,这就是作家的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