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乡土叙事注重时代内涵和审美表达
【当代文学现场脉动观察】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6
-
何种“生活”样态,才能准确击中我们?
在媒介变革的浪潮之下,人民大众的生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文艺形式如何适应新时代人民的审美需求,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创作传统如何适应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这是新大众文艺这一具有生长性的概念抛给我们的问题。
2025-02-23
-
AI来袭,人类写作如何保持有效性
语言文字传播的历史,就是语言使用权力分配的历史。
2025-02-21
-
“新南方写作”的逻辑重审与建设性反思
摘要:“新南方写作”概念的提出突出了区域文学写作的特质,召唤了当代文学区域化再出发的可能性,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与文学史叙述。
2025-02-20
-
AI生成的文本,版权应该属于谁?
无限猴子与结构蜘蛛 假设有一只猴子,它会一直随机地在打字机上敲击键盘。
2025-02-20
-
创意写作优化文学生态
作为一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新兴学科,创意写作不仅为作家提供系统性的写作学习平台,更为当代文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5-02-19
-
月色很美与三昧真火
哪吒形象的流变史,本身就是一部东亚文化交融蝶变的微缩历史。
2025-02-18
-
AI写作:无法逃避,也无需焦虑
最近,DeepSeek火得不得了。
2025-02-14
-
王占黑:当我把写好的小说发给ChatGPT,却总得到敷衍的反馈
在当下生活中,我们正越来越陷入一种悖论:一方面城市与“自我”因为追求效率而扩张;另一方面,我们似乎又被牢牢限定在各种既定的具象框架与感觉构造里,逐渐以趋同的方式加入庞大的系统算法之中,成为“困在系统中的人”,这是我们正在面临着的共同的时代征候。
2025-02-13
-
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还重要吗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是否仍然重要?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2025-02-13
-
AI不过如此,真作家的意义不会丝毫流失
所谓的AI文学写作是另一种技术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2025-02-13
-
差异和认同:“同时代人”的追问方式
摘 要 在思想文化的追问中,“同时代人”不是一个“自明”的概念。
2025-02-12
-
海量AI作品涌现,我们应该怎么办?
近来,AI智能技术突飞猛进,DeepSeek在诗词创作群体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热议的对象。
2025-02-12
-
技术时代文学为何如此重要
摘要:步入21世纪,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5-02-11
-
汪涌豪:文学阅读与批评,或从这里开始
向不断变化的生活敞开 当我11岁时,开始做文学梦,大洋彼岸已有人在新出版的《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以下简称《影响的焦虑》)中炸响了“审美自主性”原则,并强调文学批评是一门艺术,它关注的是经典,而人只有调动自身的审美力量才能渗入经典,这个力量包括认知能力、原创性以及丰富的语汇等。
2025-02-11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生产
编者按 “文学新批评”今日推出王金芝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生产》。
2025-02-11
-
我们都是“同时代人”——如何建构当代文学价值共同体的反思
摘 要 “同时代人”是一个超越年龄、时空的广义内涵的存在,它打破了生理年龄和朝代更迭,以代际划分的“同时代人”的陈见,用一种具有深刻和前瞻意义的理念,聚合成一种具有“当代性”的切分方法,以跨越代际的共同价值观来重塑“同时代人”群体,以此作为解决创作困囿和批评迷惘的突破口。
2025-02-09
-
作为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代批评”
2024年6月,《当代文坛》主编杨青女士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想请我主持一个栏目,“同时代批评”,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了。
2025-02-06
-
好的演讲蕴含深沉的文学密码
【文学演讲的艺术特色与价值追求】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里昂·菲尔普斯的演讲《阅读的喜悦》通过收音机广为流传:“文学是历史的永存部分,它是人的品格中最好的、最持久的部分。
2025-02-05
-
桫椤:尝试将理论的灰度调亮一点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书页,或者打开电脑开始敲击键盘,我总会想到歌德在《浮士德》里说过的这句话。
2025-02-04